課程設計概述
現在的學生常常是在課本中學習化學的知識,實際上真實物質的變化看也看不到,也無法想像.導致學生在後期學習化學這門課,就是『無聊』可言如果時間允許的話,老師都會再多加一些些的東西。如youtube的影片、或是在台上示範實驗。但是也是僅限於課本的內容知識。太深,沒有意義,學測又不會考,所以何必呢。有些時候學生的實驗創造力,就在沉重的課業壓力限制下抹滅了。希望藉由多元選修化學動手做的課程,在學生進度與課業的壓迫下。還是能夠小小的玩了一些非課本,但包含許多重要理論的趣味實驗,讓同學能對實驗科學引起興趣。
在剛開始進入化學課程時,很多同學其實都有進過實驗室.但是其實很多器材都不認識,所以先藉由認識器材開始.再者,我們老師利用在生活中常見的化學實驗:如指示劑的使用、利用酒精膏進行焰色試驗(煙火的來源)、利用酒精膏作燃料再請同學裡用廢棄的罐子做出容器製做爆米花.
也可以利用化學實驗製作生活中常見的用品如:肥皂球、天氣瓶、沐浴球等,讓同學貼近化學,但又不脫離化學理論.之後便請同學挑選自己喜歡的化學實驗,在老師的監督及指導下,拍攝影片呈現自己的實驗成果,除了要考慮呈現效果外,做出比較,讓同學能發現不同也是很重要的(定性也要定量).最後發表給同學,可以藉由互相分享,獲得更多知識.
課程架構
教學預期成效
1、學生在化學相關知識有所增進,並有獲得收穫
2、也可將學生所拍攝的影片或照片放置網路上分享.一般教學上便可以拿來使用,而因為是自己同學拍的,所以學生會更有興趣(同儕之間的分享)
磁性黏土(聚合物) 天氣瓶(溶解度)
肥皂球(有機物) 自製影片
自製影片拍攝
四、特色亮點分享
1、課程的內容分享可以協助學校深入社區,與其他學校可作交流
2、可提升學生對科學的興趣,進而對化學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