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 | 主題名稱 | 設計教師 | 年級對象 | 融入課程 | 連結 |
108 | 單車BIKE | 鄭裕寶老師等 | 七年級 | 國中彈性 | 按我!! |
106 | 動物來作客 | 陳翊黌老師 | 七年級 | 地理 | 按我!! |
105 | 「猫霧捒圳」說故事 | 鄭棋瑋教師 | 七年級 | 歷史 | 按我!! |
編撰教師 | 鄭棋瑋教師 | ||
主題名稱 | 「猫霧捒圳」說故事 | ||
學科領域 | 國中社會科 | 國中社會科 | 七年級學生 |
設計理念 | 1、「猫霧捒圳」為台中盆地具代表性之清領前期重要水利設施,亦已列為台中市重要文化資產,本課程期待能從重要地方史料之探究、搭配瞭解或考察水利設施開發之自然與人文因素,引領學生加深與在地文化資產之連結。 2、台中市各校距「猫霧捒圳」之距離遠近不一,弘文中學因地利之便可進一步開發為校本課程,以地理科考察、古圳之自然人文背景之探究為起點,進一步加入歷史科瞭解清領前期的經濟、水利發展以及原住民社會與漢人社會的互動情形,在公民科課程中延伸理解文化資產保存的意義。 3、承第2點,地理科實地考察的實作課程規劃以弘文中學實施為主,台中市他校可選作。 4、台中市他校若未選作地理考察課成為起點,可將重點放在公民科部分延伸探究其他文化差異的實例或認識在地的、社區的文化資產,且查詢該項文化資產是否有受到維護與重視。 | ||
核心素養 | 社2a-IV-2關注生活周遭的重要議題及其脈絡,培養本土意識與在地關懷 社2b-IV-2尊重不同群體文化的差異性,並欣賞其文化之美 地1b-IV-2歸納自然與人文環境互動的結果 3b-Ⅳ-3 使用文字、照片、圖表、 數據、地圖、言語等多 種方式,呈現並解釋探 究結果。 | ||
學習內容 | 歷Ga-IV-1地方史探究 地Ca-IV-3聚落地名的命名與環境、族群文化的關係 公Dc-IV-1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文化差異的例子? | ||
學習表現 | 社2a-IV-2關注生活周遭的重要議題及其脈絡,培養本土意識與在地關懷 社2b-IV-2尊重不同群體文化的差異性,並欣賞其文化之美 地1b-IV-2歸納自然與人文環境互動的結果 |
活動名稱 | 教學活動流程簡述 | 時間 | 教具 |
◎經由影片的的欣賞,知道水圳在以前扮演的角色。 ◎認識弘文中學附近的地理位置、流域、生態、生物及其水資源利用情形。 ◎帶領學生進行鄉土踏查,瞭解 弘文中學附近產業活動及認識水圳。 ◎實地認識家鄉水圳與河川對產業與生活的影響。 | 一、引起動機: 1、觀賞彰化農民「守護水圳」短片。 2、以「水從哪兒來?」,引導學生思考「河川」、「水圳」、「瀑布」、「大海」……乃至「我們喝的水」的各種「水」,究竟從何而來? 3、點出生活用水來自河川、水庫;而河川、水庫之水來自降雨。 4、請學生回家訪談家長或耆老,以了解家鄉灌溉水圳之歷史。 ~第一節課結束~ 二、發展活動: 1、介紹弘文中學水圳的地理位置、流域、生態、生物及其水資源利用情形。 2、說明弘文中學水圳的水資源利用與開發情形。 3、討論學生分組以及校外教學拍攝水圳的重點,並填寫水圳歷史之學習單。 三、綜合活動: 1、說明下次實地踏查學校附近水圳的注意事項。 ~第二節課結束~ 一、引起動機: 1、 實際走訪學校葫蘆墩圳的周圍。 2、 請學生猜猜看水圳旁,家戶門前的小樓梯功能為何? 二、發展活動: 1、引導學生觀察田園間水圳的大小差異及水圳的分流。 師:這裡的水圳有什麼不一樣? 為什麼要分成三道? 如何將水引到田中? 觀察一下地勢的變化如何? | 15分鐘 10分鐘 10分鐘 15分鐘 戶外教學 10分鐘 25分鐘 15分鐘 5分鐘 5分鐘 40分鐘 | 1、準備「守護水圳」影片檔案、相關自編教學簡報檔。 2、準備「水圳」學習單 ◎準備實地觀察相關之學習單 |
教學評量 | 5分鐘:校門口依分組集合,給學習單附上踏查地圖。 指定1.生態池。2.田媽媽往上觀察水圳上的違建。3.是否有種菜??最遠到7-11(以上三點必須拍照) 自己發現的點(土地公、看到的魚、鳥). 紀錄違建多遠的距離 回程後,貼收穫內容(看、聽、聞、摸)以便利貼形式。 |